記者 李佳佳 李貝貝 北京報道
【資料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
近期,金博股份披露其2023年半年報,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和利潤雙降,記者發現,該公司政府補助高達2個億,扣非凈利潤下降尤為顯著,較去年同期下滑73.31%。
不僅如此,其在8月11日的公告中提到,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公司購買的中融信托的隆晟1號和澤睿1號信托產品,實際投入金額各3000萬,但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共計6426萬元)尚未收回。
記者還關注到,最近該公司股價連跌了15天,僅8月24日上漲一天,8月25日股價又跌了2.48%,收盤價報83.23元/股,僅一個月時間,金博股份股價就跌去了近三分之一。
股價跌跌不休,是否有特別利空消息?為此,《》記者致電公司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回復沒有,已經公告了所有消息,應披盡披了。關于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他表示,目前還在談,跟他們接洽。
扣非凈利潤大跌73.31%
資料顯示,金博股份于2020年5月18日在科創板上市,是一家從事先進碳基復合材料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目前已完成在光伏、半導體、交通(碳/陶)、氫能和鋰電五大領域的產業布局。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7億元,同比下降28.34%;實現歸母凈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23.07%;實現扣非凈利潤6021.06萬,同比下降73.31%。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金博股份解釋稱,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28.34%,主要是熱場系統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下調所致;而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23.07%,扣非凈利潤下降73.31%,也主要是產品銷售價格下調所致。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差別特別大,將近2.2億元。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記者查詢財報時發現,之所以有這么大出入,主要是因為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這一項,收入金額近2.23億元。
記者關注的是,在這個項目里,有一項收入金額特別高,即政府補助,將近2億元。
對此,公司報告中表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或定量持續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金博股份今年上半年收入絕大部分其實是依靠政府補貼。
從市場或客戶類型劃分,金博股份熱場系統系列產品合同產生的收入為5.79億元,為營收主力。
從產品類型來看,上半年,該公司光伏領域產品合同產生的收入為5.60億元,公司半導體領域產品合同產生的收入為1829.28萬元,其他產品收入為2679.15萬元。
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光伏領域產品收入。上半年,光伏熱場產品價格走勢如何?
百川盈孚光伏分析師韓心闊向《》記者表示,光伏熱場是一套輔料石墨裝置,一般根據光伏單晶拉棒行業市場走,硅片和電池價格下行,對于輔料價格要求也會稍顯嚴格,一損俱損。
記者了解到,最近硅片價格有所抬升,下半年光伏熱場產品價格走勢會好嗎?
韓心闊分析表示,遠期來看,整體產業鏈價格本年度比較不容易全面回升,之前可能有些超跌,近期應該是震蕩階段,后期有可能小幅下行。
隆眾資訊光伏分析師方文正向記者介紹,根據Solarzoom的統計數據以及他們預測,預計在2023至2025年間,熱場新增需求分別為7800噸、4600噸、4500噸,熱場替換需求將分別達到4900噸、8100噸、9500噸。
股價一個月跌近三分之一
業績不理想,對于金博股份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久前,金博股份還“踩雷”了中融信托。8月11日,金博股份發布了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的公告。
公司稱,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公司通過恒天財富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中融信托的隆晟1號和澤睿1號信托產品,實際投入金額各3000萬,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共計6426萬元)尚未收回。
“購買中融信托產品后‘踩雷’說明該公司投資風險管理不力,在評估信托產品的風險和回報時存在疏漏,對金博股份而言,應采取措施確保對中融信托的投資本金和投資收益得到最大程度保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說。
需要提及的是,記者留意到,該公司股價自8月3日起,股價開始瘋狂下跌,連續跌了15天,之后在8月24日這天出現上漲,不過,也就漲了一天,8月25日股價又下跌2.48%,收盤價報83.23元/股。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金博股份的股價就跌去了近三分之一。
公司股價跌跌不休,是否有特別利空消息?為此,《》記者致電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沒有,已經公告了所有消息,應披盡披了。對于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他表示,目前還在談,跟他們接洽。
對于該公司股價連跌15天,柏文喜指出,這說明投資者普遍對該公司的前景存在較大擔憂和疑慮。
記者關注到,8月24日,金博股份公告提到,回購股份完畢,金額為9209.17萬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6127%。
柏文喜告訴記者,該公司回購股份是對自身發展的一種積極態度宣示,但回購行為本身并不能立刻改變市場對公司看法,股價下跌是由于市場對公司利空因素擔憂較大,或者投資者對行業整體狀況悲觀預期所致。
實際上,近期,A股市場掀起了回購風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028個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涉及789家公司,其中143家公司已完成回購金額超億元。8月25日,共計28家公司發布回購公告。
記者還發現,光伏領域一眾頭部企業近日也紛紛提議或著手回購股份,其中包括天合光能、陽光電源(300274)、晶科能源、東方日升(300118)、大全能源、錦浪科技(300763)、昱能科技等。
柏文喜認為,光伏產業鏈公司的回購行為,能夠起到為提高股東價值、提振投資者信心和優化公司資本結構等目的。對于股價,回購后應該會有積極影響,因為回購股份相當于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股份量,進而利好于提高每股收益和股價。
不過,他也指出,只有當投資者看好光伏產業前景和公司的長期發展,且看到公司回購的積極信號時,光伏產業鏈公司的回購行為才會真正起到提振股價作用。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dou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