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銀行App,給你推送的優惠券是星巴克還是專車,隨之推薦的金融產品是什么樣的風格,這背后經過了一系列復雜的計算。
近年來,隨著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步伐的加速,金融場景和科技的結合更為密切,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讓一個個用戶的形象,從數字的組合變得具體而生動起來。
從2003年開始接觸金融科技領域到現在,科大訊飛(002230)已經在這一賽道布局近20年。作為語音技術出身的人工智能企業,科大訊飛在金融科技中的應用從智能客服到搭建中臺不斷加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融為本,科技為用。”科大訊飛副總裁解飛告訴,在金融科技領域,科大訊飛的定位就是要為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打好輔助。“在這個賽道里面,科大訊飛還是一個學習者、后來者、探索者。”
激活七成非活躍用戶,破解增長難題
“誒,喂,您好,我是xx銀行的顧問,我們這邊現在有一款產品……”
時間進入2022年,當客服電話響起,人們在判斷需不需要這款產品的同時,腦海里經常性地會冒出另一個問題:和我對話的,是真人還是人工智能?尤其是,當他或她,熟練地使用各種語氣詞的時候。
事實上,智能客服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中廣泛且基礎的應用場景之一。
“在大型金融機構里,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已經不像5年前一樣處于試驗階段,開始往生產力發展的角度進行推動。”談到金融科技領域的變化,解飛告訴,人工智能應用過去主要集中在兩個場景,利用語音識別合成技術提供電話智能應答和利用計算機視覺(CV)技術錄入各類信息。
近年來,隨著數據的積累和機器學習的不斷深入,人工智能在金融機構的營銷場景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傳統金融平臺中存在的用戶的金融數據,例如職業、稅收、房貸等,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幫助下,與其行為習慣相結合,重新定義一個用戶的標簽。
解飛舉例:“比如說,這個用戶(標簽)是小資的,他可能習慣于使用專車服務,銀行的業務里面可能就會給他推星巴克的優惠券,從而提升它的營銷效能。”
同時,單一且分散的應用場景,越來越難滿足金融機構對數據統一調配的需求。在早期數字化轉型中,金融機構按照一個個業務需求搭建單獨的“煙囪式”的人工智能系統,數據之間難以共通,無法重復利用,使用成本較高。在此基礎上,搭建數據中臺顯得勢在必行。
“這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也會成為銀行在科技創新中獲得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門檻。”解飛表示。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已有1664家銀行線下網點停止營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線消費習慣改變,銀行零售業務也面臨新的獲客挑戰。
“激活一個存量客戶可能需要30-50塊錢,但如果我要從流量市場上獲得一個新的客戶,大概需要300-600塊錢左右。”解飛告訴,互聯網流量紅利正在逐漸退去,存量客戶的高質量經營現在是銀行最寶貴的財富。
他以安徽省某銀行分行為例,平臺上共有2300萬注冊用戶,但以過去三個月實際交易為標準,活躍用戶有600萬左右,約占其中的前30%,仍有1700萬存量用戶待激活。解飛算了一筆賬,該分行在安徽省內有200個網點,按每個網點配置10余個業務人員計算,假設每個業務人員可以服務200個客戶,也只能服務40萬人。
與科大訊飛的智能客服、智能營銷等相結合,可以實現銀行交易量提升260%,營收增長60%以上。“其實在服務體驗和感知上,用戶跟銀行和機構產生的連接會更多,收益一定是會大于60%的。”解飛十分看好人工智能在盤活存量用戶中能夠發揮的作用。
定位最強輔助,不做互金、消金業務
事實上,盡管與教育、醫療等賽道相比,科大訊飛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業務體量尚不算突出,但從2003年至今,也已經耕耘了近20年。目前為止,科大訊飛業務重心主要放在銀行業和保險業上。
在解飛看來,作為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業,科大訊飛做金融科技有兩個特點。
第一點,是有良好的技術基因與落地能力。解飛表示,科大訊飛在金融科技市場中依然是第一梯隊玩家,尤其是在語音感知方面,在頭部金融機構中市場占有率超過50%。例如,六大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中國人壽(601628)、中國人保(601319)等保險企業都已經與科大訊飛建立合作,由其提供語音技術支持。
第二點則是有明確的戰略定位。“金融為本、科技為用”,解飛用八個字來概括,科大訊飛的角色定位在于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做好新業務變革中的支撐。在他看來,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更像是跟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實現業務變現。
“在科大訊飛,我們的戰略是很清晰的,不會直接做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等業務。”解飛表示,這樣的定位有利于科大訊飛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邏輯。
今年9月,科大訊飛從平安集團手中收購了北京環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并更名為北京科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同時在2021年,科大訊飛全資注冊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上海科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接二連三的動作,讓外界也產生了其是否要進軍保險業的猜測。
“其實并不是。”解飛向解釋,收購動作主要出于保險業務的合規考慮,需要持有相關經紀牌照才能更好的協助保險客戶開展業務。自2021年起,科大訊飛從安徽開始探索普惠健康保險運營服務。根據2021年年報,科大訊飛支持的惠民保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落地應用,有超過600萬人使用了這一服務。
解飛介紹,通過AI手段可以極大地提升保險產品的推廣、運營、理賠和精算效率。例如,在線AI理賠機器人就可以處理原本保險公司員工85%-95%的工作量,人力僅在關鍵節點介入,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流程推進。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切入惠民保業務,也在探索與其大健康產業相協同,將保險業務與AI健康服務的發展進行鏈接。解飛透露,目前這一探索仍在起步階段,有約2%惠民保用戶會進一步使用科大訊飛的AI診斷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服務,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可能。
在具體場景上,目前科大訊飛的AI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大類。
首先是人們熟悉的智能語音客服;其次則是AI營銷場景,如智能外呼、智能文字服務,以及近期熱度頗高的虛擬人產品;還有計算機視覺、OCR文字識別等技術在日常運營中的使用,如輔助審核合同等;此外,在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同時,數字化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AI在增強金融機構風控能力方面也發揮了新的作用。
解飛舉了一個例子,在遇到虛假貸款等詐騙形式時,即使對方采取更換號碼等方式,依然能夠通過聲紋對其進行識別,及時阻斷詐騙。風控機器人也能夠在后臺對交易記錄和語義進行監控,判斷是否存在輸入錯漏等人工錯誤。
談到科大訊飛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下一步構想,解飛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一是惠民保要在2025年實現服務5000萬用戶;二是在頭部金融機構市場中,科大訊飛要保持50%以上覆蓋率;三是在2025年能夠做到支撐500億銀行負債業務的經營規模。
“在這個賽道里面,科大訊飛還是一個學習者、后來者、探索者。”解飛這樣概括。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dou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