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一個個鄉村地名將要“被點亮”了。8月18日,廣州市民政局在南沙區召開“提升地名管理服務水平 助力綠美鄉村建設”專項行動部署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廣州將在全市鄉村深化鄉村地名服務,通過“提升地名管理服務水平 助力綠美鄉村建設”專項行動全面摸清鄉村地名底數,加強鄉村地名文化宣傳保護,建立健全鄉村地名管理機制。有基層工作者接受采訪表示,在很多鄉村,道路街巷名稱并不完善,部分存在有地無名、有名無標的情況,對農村生產生活和文化推廣造成影響,“但這次專項行動,讓人看到點亮鄉村每一個地名的可能性”。
實際上,這也不是廣州鄉村第一次“深化地名服務”。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22年9月,廣州市南沙區被確定為全國“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地區,通過試點累計采集鄉村地名信息4450條,完成規范化鄉村道路命名1589條,“有名無標”設置標志3835個,地名上傳網絡地圖4000余條,使群眾出行更舒心,快遞進村、產品出村更便捷,而此次專項行動將從2023年8月起至2025年底結束,推動南沙區試點工作經驗在廣州全市鄉村落地生根。
(相關資料圖)
小小地名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小小地名,能給鄉村發展帶來哪些改變?
記者采訪了解到,實際上,國內不少鄉村由于部分地方存在有路無名,地名信息不完整的情況,限制了游客到訪和鄉村特色農產及鄉村文化推廣。同時,作為地方文化符號,地名名氣小也對鄉村的文化認同感和吸引力有不小負面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至今,南沙開展全國“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工作以來,推動了鄉村地名命名設標、地名采集上圖、特色資源宣傳推廣、地名信息服務應用等內容。有了完整的地名信息,一方面讓人們提起一個地方便能立即想到一段文化和特色,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們按圖索驥“找上門”。
廣州日報通過廣州地名有段古助力南沙鄉村地名煥發新活力
在南沙區東涌鎮大穩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如今村里的大小道路都有了名字和路牌,農家樂、快遞點、養殖基地等都可以在地圖上搜到,村民打網約車能直接定位到家,游客導航出游更加方便,快遞小哥也能實現精準投遞了”。此外,在采集地名信息的基礎上,南沙區還挖掘了當地旅游觀光、民俗文化、農產品等鄉村特色資源,通過“地名+旅游休閑服務”的形式,推出了鄉村地名暢游圖、紅色印記旅游圖等“南鄉暢游”系列成果,讓更多鄉村興趣點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游客變多了,村民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廣州日報通過廣州地名有段古助力南沙鄉村地名煥發新活力
全市深化鄉村地名服務,點亮每個地名
據悉,民政部在此前開展“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工作的基礎上,近期又在全國全面鋪開“鄉村著名行動”,涵蓋地名方案編制、命名設標、文化保護、采集上圖、信息服務等地名工作的各個環節,致力于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推動實現城鄉地名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市接下來將以“鄉村著名行動”為抓手,通過“提升地名管理服務水平 助力綠美鄉村建設”專項行動推動南沙區試點工作經驗在全市落地生根,全面提升全市地名管理和信息化服務水平。
上述負責人表示,此次專項行動將全方位采集鄉村地名信息,建立地名信息采集目錄,通過全面梳理排查形成問題清單,根據地名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結合摸底排查情況,進行規范化命名和設標,提高鄉村地名標準化覆蓋率,方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此外,實現鄉村地名信息在互聯網地圖的標注、上圖、更新,加強鄉村地名文化宣傳保護,讓全市的廣大鄉村能夠通過地名聞名起來,使鄉村地名文化、特色旅游資源和特色農產品得到有效宣傳推廣,并建立健全鄉村地名管理機制,讓鄉村標準地名信息在各領域規范使用,鄉村特色產業得到長效發展,讓標準化的鄉村地名為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真正做到“利農惠農”。
【相關鏈接】
《讓“酒香”飄出深巷子!南沙這些農產品正借著地名“破圈”》
《四千多個地名,串起了這里的鄉村文化》
《廣州地名有段古 |大海之中造萬頃沙田》
《廣州地名有段古丨名為欖核 盛產“軟黃金”》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楊欣 通訊員:李國全圖/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dou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